一陣子沒有更新,最近工作旺,大客戶們風風火火的 ~~~~~
念書寫筆記先緩緩...
但亂搞的娛樂實驗倒是可以來兩下
這幾個月,我通常都在兩個系統之前來回切換聽音樂
但低音的差異,讓我覺得很有趣,所以我就做了一個實驗,用同一個 6.5" Peerless 低音單體,做不同的箱體
===== (1) 四音路傳統反射箱體 ===================================
*. 高音 ScanSpeak Be 高音 D3004/604010
*. 中音 : SB Satori MD60N
*. 低音單體:Audio Technology 23I52 SDKA八吋單體
*. 重低音單體:CSS 10SDX=>這套是以軟球高音/中音, 紙盆動圈單體 + 反射箱體為主要結構的喇叭系統
中高音的透明度不錯,且低音很給力
===== (2) 三音路: 號角/中音紙盆/Ripole ===========================
*. 高音 B&C Speakers DH450 號角
*. 中低音:Peerless P830656*2, 5" 傳統紙盆
*. 重低音單體:Ripole*1: Peerless 830668*2 => 號角的聲音就是比較凝聚抓耳,有一點點類似耳機聽感;Ripole 低音很深沉快速,聽 Jazz 感染力很強
=== 低音箱體試驗 ====================================================Peerless
SDS-160F25PR01-08這顆單體本身就是標榜: 便宜,小箱體 (Vas=30L), 低頻延伸不錯 (Fs 41Hz, max-impedance ~37Hz), 低音量感也兼具 (Xmax 6.1mm), 響應頻率又很平直,一顆 800NTD。
. 你可以拿這顆單體做兩音路書架, 也可以拿來做2~3音路落地
. 要催低音,拿來做 isobaric 效果也很明顯
. 所以這次,貨架上還剩一顆,乾脆拿來做單顆的 Ripole 好了,一方面聽聽看 single-pole 感受如何
=> 頻率響應大概是這樣

.
頻譜不是同一時間收的,所以只能看個大概,1000Hz 以上都是高音單體的部分,所以可以忽略
*. 其實這顆單體,簡單兩音路在反射音箱 (vented) 聽起來就很流暢悅耳,沒有感覺特別需要重低音什麼的,肉眼估計 F3~55Hz 也很不錯
*. Isobaric 當然會帶來低頻的延伸,但我聽起來有點像是 Passive-Radiator 效果,低頻很突出沒錯,有一點點轟,我覺得要用心調教一下聲音,但低頻量感無話可說,而且肉眼 F3 ~45Hz 也很顯著
*. Ripole 單極版就很奧妙了,透過反射/干涉,500Hz 有個很明顯的箱體共振 (10" ripole 大概會 250Hz 左右), 這當然要切掉;但低頻延伸可以到 40Hz, 這滿有效果的,當然單一顆 6.5" 的空氣推動量 juice 不太夠,但我嘗試了一下在房間內驅動多顆 Ripole, 也沒有什麼問題,肉感很好!
*. 單顆單體的 Ripole, 就是厚度變薄,聲音似乎稍微糊一點 (但這缺乏比較,不太確定),小空間 (截面小但容許深度) 的低音設計
*. Ripole 看來多疊幾顆大口徑還是王道。6.5" ripole 拿來增加 10" Ripole 肉感調音還不錯;100Hz 以下如果單獨使用一顆 6.5" Ripole -> 那不太夠
堆疊 (圖形引用
https://www.lautsprechershop.de/hifi/ripol_en.htm, Ripole designed by Dennis Frank and Axel Ridtahler)

小空間搭配全音域

cheers
========== GPT5 建議的 Ripole 單體挑選, 我覺得好像有幾分道理 =========================
1. 低共振頻率 (Fs) 建議 Fs < 40Hz
Ripole 的等效 F3 通常會比單體 Fs 低 (這邊 GPT 描述有點怪, 根據我個人經驗修改)
Ripole 單體除了 Fs 低,最好低音端頻率響應平直,這樣比較好調整
.
2. 較高的總 Q 值 (Qts), 建議 Qts ≥ 0.5,甚至 0.7–1.0 更好
Ripole 因為結構會額外「削弱低頻輸出」,需要 Qts 高的單體才能補償。
低 Qts(0.2–0.3)那種適合密閉或反射箱,不適合 Ripole。
.
3. 中等的等效空氣順應容積 (Vas), Vas 不宜過大,否則需要非常大的箱體才能控制。
一般 30–150 L 的 Vas 比較容易匹配。
.
4. 大 Xmax(振膜線性行程)因為 Ripole 等效輸出效率低,需要大振幅補償。
建議 Xmax ≥ 8mm(最好 12–15mm 以上)。
.
5. 低至中等直流電阻 (Re) 與合理功率承受
Re 太高會降低輸入效率。一般選 4Ω 比 8Ω 更容易驅動(但要看擴大機)。
.
6. 錐盆與懸邊結構, 建議用 長衝程低音單體(subwoofer type),而不是一般中低音。
錐盆要夠硬、懸邊柔軟,才能在低頻大行程下不失真。
----- GPT5 建議常見適合 Ripole 的單體範例,我只用過 Peerless 830667, 其他不敢說 -------------------------
Peerless SLS 830667 / 830668 → Fs 約 29Hz,Qts ≈ 0.58,Xmax 8.3mm
SB Acoustics SB23NRXS45-4 → Fs 約 28Hz,Qts ≈ 0.5,Xmax 12mm
Visaton TIW 200 XS / 250 XS → Fs 25–30Hz,Qts ≈ 0.55–0.6
GRS 10SW-4HE → 平價長衝程,Qts 高,適合小成本 Ripole
{Raspberry-Pi,PC} / {RME UFX as DA/DSP X-over/Pre} / {Amp & Speakers: Dayton RS225, ScanSpeak D3004/604010, FaitalPro 10RP200}
Other Cans: Sennheiser HD800, Sony MDR Z7, Sennheiser Momentum Wireles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