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差太多. 以 x86 指令集以及實作硬體複雜度來觀測個人電腦市場, 這個就真的是太過於實作技術問題以及好壞來看現實了.
轉錄一下, 在那邊沒帳號, 回在這裡.
剛好和過去幾年來從RISC問世以來的觀念完全相反, 認定x86才是王道的說法.
理由是
"這幾年的處理器進展都集中在架構上, 與指令集的進展無關"
"在設計上指令集種類造成的影響非常小, 管線段數的差距, I/O腳數等等更加直接地影響die size, 指令集所造成的影響相比之下非常小"
"至今為止業界是以指令集為分水嶺各自競爭的, 但是這樣會造成額外的成本, 軟體界對不同的指令集投注太多資源, 如果集中在單一指令集上, 會有更大的投資報酬率"
所以AMD認為, "x86為最普及的指令集, 所有的處理器都應該使用x86"
-----
我是覺得這種說法很有問題就是.
一來x86會持續這麼久本來就是歷史的錯誤, 如果一如當初RISC與UNIX的發展方向, HAL近乎完全平坦, 指令集在軟體移植上關係本來就很小.
二來x86應該也不能稱之為最普及的指令集吧? 如果真的要用普及率來論斷, MIPS/ARM 的普及率絕對不會在x86之下才對. 以AMD所提的論點來說, 那就應該拿ARM來Desktop用了?!
何況, 我也認為指令集仍然對架構設計有很大的影響....
不過, 包含VIA與AMD, 也的確有這些公司不斷地使用x86作為主打的產品.
要不是因為市場上x86異樣地普及, 指令集本來就不會關係這麼大....
總之, 這樣的論點好像有點"既然x86在市場上的地位取代不了, 那就不要想去取代它"似的.
不知道各位的看法如何?
那個在 OC 被我批的人一直在模糊說 Italium 不是拿來取代 x86 的....那是拿來作啥的!?其實 Intel 對於 x86 指令集的頭痛處, 一部份就是像上面所說的.
但是在我的觀點來看, 軟體的相容性遠比硬體技術的優異程度高低還要重要, 這一點可以從十幾年來的變遷來看. MAC 因為相容性問題出過滿頭包, Italium 也是, 相容性有了 (靠模擬), 但效能又差了. 站在軟體開發人員 (甚至系統開發) 的角度上來看, 我並不在意最底層的微碼怎麼轉, 但是相容性跟效能都不能打折, 一打折, 就是 Italium 跑 x86 32 位元程式遠比 P3 還慢一樣, 給人一點信心也沒有, P4 也是這樣 (同時脈, P4 效能不如 P3, P4 的好處事實脈可以往上拉, 製程上好做).
PC 比 MAC 普及率高很多, 這種相容性雖然是大包袱, 卻也是大功臣.
就消費者角度而言, 大多數都是在觀望 OS、軟體的支援, X86-64 我會看好, 不是著眼於他製程、硬體技術多先進 (不管怎麼說, 同樣真實時脈下 P4、Italium 還是被巴好玩的), 玩的 PR 有多無聊 (是真的很無聊, 也很無奈, 一堆人被 Intel 洗腦, 認為頻率 = 效能).
OS 的開發, 我曾經提過例子, 當年 386 的普及時間很久, 還參雜了更重要的因素, DOS 轉 Windows95, 這段時間很長, 也很亂, 不過很好玩就是了
現在 OS 不必像當時那樣徹底的改朝換代, Windows 64 位元版本的開發, 也不是全部重新開發, 從 0 開始, 現在也有了 Beta 版, 正式版明年推出, 其他的軟體重新包成 64 位元版, 也不是很困難的事 (有人一直在講維護成本...., 真想扁人, 跨平台移植困難度更高, 還是一堆公司在幹, 一堆軟體在做, 32 => 64 的轉換, 底層硬體相容性越高, 改寫的幅度就越小, 成本就越低, 還維護成本來啊去的, 瞎扯)
就算只跑 32 位元系統和程式, x86-64 的效能也沒有退步, 甚至還進步, 相比 Intel, 不要說 Italium, P4 同時脈效能還輸 P3 不少, 拉高時脈就叫很有技術!?
而與 32 位元作業系統的相容性, 目前還沒看到多少有出什麼問題的 (跑 Windows64 Beta 出茶包倒是看過

因為作業系統的驅動程式等等都還沒完全準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