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lusyung 寫:感謝秋葉大的回應,在下深表同感及感謝~
只是很可惜,一些聽過的朋友跟店家常常以「才6千塊的耳機,有聲音就不錯了」等等之類的話語來回答在下的疑惑,卻忽略了在下聆聽時所採取的系統環境...希望喜愛耳機的版友千萬不要以價位作判斷,也千萬不要以為在店裡面乖乖坐上10分鐘試聽就能掌握手上耳機的特色,更不要相信「耳機不需要RUN-IN」的謠言,以免錯殺忠良...以上都是個人切身經驗
當時初聽乍聞時因為系統不搭加上新機未熱因此真的很難聽,但是在下還是努力在一個小時的轟炸中想找出這副耳機的本色為何
至少就監聽性而言它的定位跟音色是正確的。音場龐大音階分明速度感快都是它的特色
最後岔個題外話,消費卷不是恩賜(看到一堆人包括自己排隊領卷的感受其實是辛酸的,世道竟然淪落至此,必須靠政府發錢而不是民間以自己的競爭力獲得動力),姑且不論消費卷政策正確與否,因為政策有時機跟時宜性,但是把消費卷當作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的觀念本身就是錯誤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雖無新意卻有相當的正確性。
我不是什麼大啦,只不過是因為錢少混的比較久而已(我的系統什麼時候才能完成,天曉得

)
只不過是說出我這幾年看過,經歷過,想說出來的話而已...
純屬個人偏見
畢竟音響在聽感上是主觀的,不過我不否認音響有客觀的條件限制
音色、與定位的正確與否,可以說是我挑選耳機的第一個要件
然後再挑選癖性符合自己需求的耳機
個人認為音響店的試聽只不過是讓你大概知道這支耳機的特性如何,可能因為場地限制、電源處理不良、線材.....多重因素影響下,沒辦法收到最好的試聽效果
最好的試聽場合應該是處理到有一定程度的前輩家~
如果可以聽過一回,你大概就知道這支耳機的潛力在哪邊了~
但如果更好的話,當然是把耳機娶進門,自己好好調教啦
消費卷政策的部份,因為涉及政治,我不多談
現在媒體已經是,加油添醋者眾,中立者只能曲高和寡的生態了
自然在股東權益最大化,收視率最大化的前提下,產生的新聞品質也就是這樣
所以會有人認為消費卷天上掉下來的,我一點也不意外,這幾天媒體不都是這樣教育我們的民眾嗎?
新聞我現在只當成連續劇看,笑笑就好,關掉電視就
以上僅止於個人對媒體的看法,至於政策面的看法,吾與汝之見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