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兄, 您就饒了他們吧...
又敝人以為電子, 電路, 及電磁學本來就是不分家的, 尤以電磁學最為 general .
討論主題, 適用範圍雖各有擅場, 但把三者混為一談似乎還鬧不出笑話.
倒是認為三門應詳加區別者, 肯定還沒讀通.
閒話說畢, 有一問請教:
阻抗匹配 'impedance matching' 在高低頻有何差異?
謝謝您的指教~~*^^*~~
您的'閒話'所言極是,
其實只要電磁學即可(因為小弟是唸Maxwell's EQ的,當然會這麼說)
因為電磁學是考慮了訊號傳遞時'波'的效應,
就算在低頻,一樣完全適用,甚至可以說是更正確..
但是,若是頻率粉慢,慢到'波'的效應尚未出現,
但是我們卻又用高頻'波'的傳遞理論去解釋它,
那我相信這才是尚未融會貫通的表現...
您以'三門應詳加區別者,肯定還沒讀通'未免有些武斷~~
小弟寫希望HigH君能分開,
是考慮HigH君的程度大概是大二左右,
如果以現在的體會與經驗..
就要把這些融會貫通,實有所難~~
說到高低頻的阻抗匹配,其實沒有什麼~
對低頻來說,
我們一條訊號線的長度和波長比起來,
可能不到波長的1/10000,所以,
這條訊號線的每一點,我們可以看做是等電位,
(在這樣的情形裡,傳輸線只當作short,就不考慮傳輸線效應了)
而在如此情形,對於一個Port,
我們只要用分壓法,
把上一級的輸出阻抗和下一級的輸入阻抗確實求出來,
就可以知道訊號傳遞到下一級的多寡,
這就是電子學教我們的事情(天天都在算輸入輸出阻抗),
在這兒的阻抗匹配,
都是因為萬一上一級輸出阻抗太大,
下一級輸入阻抗又太小,
如此訊號傳遞都浪費在上一級輸出阻抗,
這時需要一個緩衝級加在中間,
此緩衝及有粉大的輸入阻抗以及粉小的輸出阻抗,
它不一定要有電壓放大但是可以保證訊號傳遞的更好,
不會讓訊號被浪費再上一級輸出阻抗上面,
所以人家說緩衝級是電流放大,
其實緩衝級就是低頻的阻抗匹配,說電流放大意思也相近..
說到高頻,情形又完全不同,
當波長努力縮短,頻率1GHz時,波長只剩30cm,
對於一條7.5cm的訊號線來說~~
如果一端是open~另一端量起來居然會變成short~
當頻率變這麼快,波長變這麼短,
這時要考慮傳輸線效應,
傳輸線便有一個'特徵阻抗'(Characteristic Impendence)跑出來了~
傳輸線的特徵阻抗沒有那麼容易定義,
課本簡單說說同軸線交差了事,那我也隨便說說~
就是積分E和積分H的比值,不一樣的積分路徑'並不一定'會得到一樣的特徵阻抗~
那是定義問題~
為什麼要提到特徵阻抗,
因為高頻對於每一個port,
只要前後的特徵阻抗有一點點的不同,
那麼因為高頻波要符合port 2邊的邊界條件..
(就是符合積分E和積分H的比值),
就會有透射,反射波跑出來~~
高頻的阻抗匹配粉簡單~
就是讓反射波變的最小,保證能量都有傳遞到下一個位置去,
這也是大多數'RF工程師'在做的事情~
這是高頻的'阻抗匹配'..
歡迎多討論有營養的東東,
謝謝您~~
--
我是紅茶~
blacktea.peng@quantatw.com
Edited by - blacktea on 07/05/2001 12:51:23
Edited by - blacktea on 07/05/2001 12: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