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一下電光自己的描述:
『Pawn101單體是TB的W4-2142,很超值的四寸全音域單體。搭配天然樺木夾板箱體,聲音自然有韻味,解析跟音場也很有水準,整體表現細緻平衡。
Pawn 是西洋棋裡面的小卒,單純、直接,就像這款全音域喇叭聲音一樣,優質國產新喇叭,電光火石Pawn101。』
實際到手來看果然18 *30 * 20 cm的體積不怎麼小,單顆要搬動都需要兩手一同為我效勞來著;不過鎖單體的螺絲可能是零件在潮濕環境擺太久,似乎已經有些生鏽,所以後來又寄給他們把螺絲換回正常,還是希望他們注意一下這些小細節啦。



再來是跟著喇叭一塊買的Bigjoe HD,雖然不是本文主角,可事實上比起喇叭個人還對它比較感興趣,畢竟同時具備DAC解碼與擴大機輸出功能,且功率在8歐姆下最高居然能達到40瓦的一體機居然能夠塞進去一台削鉛筆機大小的小立方盒裡面,這根本就不科學啊?
且體積這麼小的情況下居然連I/O都超級齊全,光纖同軸USB的數位輸入與3.5mm類比輸入同時兼具,日後想升級也可以把DAC改成外接的高階款式走3.5進去,不過就是那個RJ45的喇叭輸出接口太冷門,他們自己雖然有附一條線,但日後想改玩其他線材時就鐵定要另外訂製了。
然後因為手上沒甚麼墊材墊喇叭,想了一下東西又要有一對,又要有一定的硬度有一定的重量,眼珠子飄來飄去飄來飄去......
很好,就是你啦!


完美!
【聲音表現】
最重要的聲音部分,論能量分布它的確也還是會偏向中頻一些,聲底也仍舊是全音域一貫的溫暖寬鬆導向,但Pawn 101表現出來的空間寬闊度、包圍感、氛圍營造能力完全不是諸如鼓上舞之流的萬元內全音域能夠比擬 (想想也是啦,這東西本來定價好像快一萬五.......)
當時擺放的空間喇叭之間大約有70公分左右距離,兩側離牆壁大概30公分,在Bigjoe HD的驅動下出來的聲場卻也相當寬闊,在營造空間時是將喇叭左右兩側的空間都有一併用上,並藉此營造出全音域最優勢的包圍感與厚度;但在音響性上它又很不『全音域』,向低頻、高頻的延伸不會有非常明顯的侷限性,低頻下探到100~150Hz都還沒太大問題,而且量感居然十分充分,充分到我覺得完全沒有另外再加一顆超低音的必要;而靠向中高頻的延伸也不會有某些全音域那般被掐住脖子的感覺,是很順很自然的股溜股溜滑上去,不過表現方式仍舊是比較柔和的,聽起爵士、藍調、Bossa Nova與一些發燒人聲舒適而能讓人放鬆,蔡琴之類的發燒人聲聽起來又尤其迷人,很適合擺在小酒館內配一杯精釀輕輕啜飲。
對全音域的愛好者來說,當時不到萬元的套裝購入價格絕非超值二字足夠形容。

但有優點必有缺點,之所以強調『對全音域的愛好者來說』,就是因為買回來聽之後再次證實:我果然不是全音域愛好者啊。
或許這對某些人來說也稱不上缺點,但這種全音域不論是結像的立體感、樂器在各聲部之間的分離度、極高頻的延伸,還是該動則動該靜則靜的收放自如,我認為它還是不能與一般的二音路喇叭相比擬,甚至是相比Monkey Banana Gibbon Air之流不到萬元的主動式監聽叭都是如此。
因此如果你聽的音樂太雜,例如我這種從X Japan到SID、從The Piano Guys到Notre Dame De Paris、從Lacrimosa到藍井艾露都聽的人來說,這種喇叭恐怕就不是很適合你我了。
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而挖幾款挑剔鬼果然還是別自找麻煩,乖乖找些Monkey、AE之類的監聽牌來玩好像比較實在一點哩......
《The End》